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测绘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测绘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建筑用什么工具测水平?
最早在尧舜时期,据传有一工官叫“垂”,他发明了规矩准绳,准绳就是用来调整水平使用的。
后来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一书中,也有记录如何定水平的方法。
【引】水之,以眂(视)其平沈之均也;
量其薮以黍,以眂其同也;
权之,以眂其轻重之侔也。
故可规、可萭 、可水、可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
【注】萭Yu三声,古时的一种草
有句谚语,叫一碗水端平,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用相应的器皿,在内部用漆汁画线可做刻度,然后就能用来测量水平。
其他的一些方法:
画沙法:一般在砌墙结束后,需要上房梁。那么在上梁时用水在房梁两侧做完水平后,只需在梁下地面铺砂,系一垂绳缓慢拖动过梁中那段,这样以目视平,就能得到最准确的水平了。
古代如何测量物体质量?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其中一些方法包括:
衡器:古代人们使用衡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衡器是一种等臂杠杆,支点在中间,两端分别挂上待测物体和砝码(古称权)。当杠杆水平静止时,物重与权重相等,从砝码质量可知物体质量。
秤:秤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它通常由一个秤杆和秤盘组成,待测物体放在秤盘上,通过移动秤砣来使秤杆平衡,从秤砣的质量可知待测物体的质量。
容量测量:古代人们还使用容量测量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例如,以“手捧为升”量粮食,即以一个人的手所能捧住的容量为升,来测量粮食的多少。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测量物体质量的探索和努力。
古代地图如何测绘?
第一种办法自然是最为原始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大地
第二种办法是开始借用一些专业工具。
到了汉代时期,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进步,古人可以使用的工具也多了起来。这个时候地图的测绘技术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测量的方式也告别了“行万里路”的艰难。
人工测绘。靠着斥候等情报人员一点点摸清地形地貌,然后汇集各种信息数据后形成草图,一点点的完善的。
在古代地图都是机密档案,特别是较为完善的地图,古代地图大都是简单的草图。
在古代,地图都是靠一些很熟地貌地形的人描绘出来的,一个人从小到老一直在这个地方活动,对这个地方的地形变化很熟悉,这样才能准确地绘制出地图。
但是为了求一个精确的值,必须量这量那,经过精密的计算才能把地图缩小画在图纸上。
这样画出来的地图还不一定准确,因为人是站在地面上看的,你必须在天空往下看才能看清地貌,即使对这个地方很熟也不会很精确。
古代长度测量方法?
人手测量、腕尺测量、象牙尺测量、新莽铜卡尺测量。在古代,人类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古时候没有卫星等精确仪器,请问古人是如何测量地理高度,路程,还有时间的?
《史记·夏本纪》》: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当然我们都知道,史记里关于夏的内容未有确论,太史公经常挖这种不靠谱的大坑。
但这句话里提到的准、绳、规、矩,就是测量地图用的四样工具。
具体到证明中国人有绘制地图记载的文献,可以在战国时代的记载中大量找到。
《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周时就已经对地图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并派为大司徒的一项重要职责。
具体到绘制地图的方法,先要说起一个人,这个人叫裴秀。
裴秀活跃于魏晋禅代之际,河东人,裴潜的儿子。看过三国志的人几乎都知道他。
这家伙是个任性少年,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而且是真的放纵不羁爱自由……
后来与贾充、荀顗作为司马氏的三驾马车活跃,干过最刷存在感的事儿是曹髦死后提议迎立曹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测绘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测绘报告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