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哈尔滨建筑风格东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哈尔滨建筑风格东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有什么历史故事?
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全名叫做“圣·索菲亚教堂”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建立起来的一座随军教堂。在改扩建之前是一座木质的教堂,跟南岗红博转盘道原来存在的“喇嘛台”——圣·尼古拉教堂一样是一座木质教堂。1923年前,在原有木结构教堂外砌了砖成为砖木结构教堂。1923年后,在这座教堂的东边,开始建筑新的教堂。这座新的索菲亚教堂一直建设到1932年11月25日,才最终峻工。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教堂。教堂高53.36米,内部面积721平方米。可供近千人同时进行礼拜。此后,这座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俄罗斯教堂建筑,成为哈尔滨的地标建筑。见证了,百年前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同时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历史的遗迹。
1960年,索菲亚教堂停止宗教活动。后来成为哈一百的仓库,哈尔滨话剧院的练功场。当然,要庆幸没有在***中被摧毁,后来周围建起了住宅楼。周边的各种棚户便民服务点相继出现。
1996年,索菲亚教堂被列为哈尔滨市1级保护建筑。19***年6月市***对教堂周边进行治理。19***年6月底至7月初,进行集中爆破,拆除周边住宅楼。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国家4A级风景区。索菲亚教堂修缮时保持了内部的原貌,教堂的壁画,精美的穹顶和四边的连环拱型,衬托出教堂的肃穆威严。
圣·索菲亚教堂(英语: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式教堂。
2000年,哈尔滨市人民***组织扩建了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广场、中心休闲广场及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设工程。并于当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扩建后的建筑艺术广场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至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36154平方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哈尔滨建筑风格东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哈尔滨建筑风格东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