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南建筑风格多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云南建筑风格多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云南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云南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肯定首先是就地取材了,在农村现在还是看得到的上世纪建的土基瓦房,用的都是木头为柱子的民房。
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多雨,人们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多建屋顶较陡,通风的傣族竹楼;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当地的因纽特人为了御寒,就地取材,多建很低无窗,保温效果好的冰屋; 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
云南南部地区终年炎热、夏季多雨,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长期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便应用着相应的抗热、防潮等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其民族文化中也突出的显示的湿热的气候环境。如云南独有民族之一的傣族。傣族人民常年生活在滇南的热带地区,这使得其与云南北部高寒区的民族文化有得巨大差异。
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著名的“傣家竹楼”就分布在这些坝区里。由于天气湿热,竹楼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因为这些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起着通风透气、隔湿隔热的作用。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而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西双版纳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云南居民与自然界的关系太深厚了,体现在云南的这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和谐,云南虽然地处银贵高原上北高南低,但是云南的气候条件要迎来所处的地理位置压力的地区,它的大自然与人类相处是非常和谐的,云南的工业现在还不是很发达,但是云南人民的这个生活与大自然的关系非常的紧密非常的亲切,非常的友好。
昆明大观楼建筑风格?
大观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284号大观公园内,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占地400余平方米,因大观楼长联而闻名。
大观楼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巡抚王继文兴建。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年)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年)再修。
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大观楼既为滇中古建筑珍品,又与其长联相映增辉,形成滇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昆明深厚的人文积淀相结合的文化景观,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1983年,大观楼被云南省人民***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大观楼被***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特色建筑?
云南艺术学院的特色建筑主要体现在其与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
其中,以彝族建筑元素为基础、融合现代设计理念的彝族文化博物馆是云南艺术学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仅是校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向世人展示云南彝族文化和艺术特色的窗口。此外,学院内的演艺中心、造型艺术楼、音乐厅等建筑也都***用了独特的设计风格,为校园增添了异域风情和现代艺术的气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建筑风格多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建筑风格多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