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绘画素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绘画素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古时候画像没有素描?
在古代绘画中,我们的国画强调传移模写,师法自然。对照着真实的环境作画。写生自然是真实的。上色我们强调“染低不染高”(比如画鼻子,低处涂深色。鼻尖高处不涂色或者涂白色),所以,也能很准确的表现出真实的一面。
中国人还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要把最光鲜的一面儿留给别人。把自己认为并不漂亮的一面儿隐藏起来,或者是销毁。
中国画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非常的精美雅致色彩鲜艳。所以,古代中国画家不是不画素描,而是没有流传下来。
中国古代画像没有素描的原因有两点:
1.绘画工具的区别。
中国绘画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和墨,毛笔是一种中间粗但有尖头的笔,这种特性使中国绘画习惯用线来造型,以笔的侧锋为***皴擦点染成画。另外,墨的用法也是多样的,墨迹的浓淡造成的意味有很大差别。
西方绘画使用的笔多为平头刷,虽然有粗有细,细的笔刷也可以用来勾线,但与中国绘画常用的毛笔相比,线的粗细变化就不能以一笔来完成了。这样的工具特性使得古典主义绘画重视造型空间的塑造,通过颜色的层层晕染,在二维的平面中形成三维的空间感。那么先用素描来打底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2.思想意识上的不同。
中国的美学观中,画得“像”并不是一件值得颂扬的事情。中国自古就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类的说法,贯穿中国画理论始终的谢赫“六法”之中,将“气韵生动”摆在首要位置就更加说明问题了。对中国古人来说,绘画的“神韵”比“形似”要重要得多。素描这种注重科学实证精神的写实画法,自然不是中国古典水墨画所欣赏的类型。
西方绘画最初的作用,便是“写实”,无论是为了记录亡者肖像的法尤姆肖像,还是颂扬君王战功的记功碑,对人物形象的忠实描绘是他们的目的。
古代人为什么没有素描?
一,古代人没有立体观念。
中国人在古代没有现代绘画意义上的素描是缘于没有三维空间思维。在绘画上注重写意性。技法上注重点,线关系。主题上注重神似,注重叙事宏大,注重谋篇布局。从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出上述特征。
二,中国古人缺乏光影观念。清朝后期慈禧接受宫庭西洋画师郎世宁画像,开始郎世宁按西洋古典画派画出,按黑,白,灰,五大调画像,慈禧认为这是把自己画成了阴阳脸。于是命令郎世宁重新画,于是他就去掉了明暗,基本画成农村年画样式,西太后才满意了。
三,古代人喜欢大红大绿的风俗画,夸张的亮色代表喜庆,所以素描的写实文化受到制约。
四,中西方文化交流太晚。
中国的近代素描晚于西方400年。欧洲素描的兴起早在17世纪至18世纪已经成熟。而中国接受西方素描绘画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以徐悲鸿,刘海粟等一代艺术教育家留学欧洲后传入。开始进行西方写实艺术的素描写生,创作,教学。
东方古代毛笔素描特点?
东方的素描 纯素描在古代东方极负盛名,多数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家都只作所谓的毛笔素描,他们不***用不透明的颜料,而以直接的笔触造成整体。在波斯--瑞札,阿巴西( RIZA ABBASI,1565年)也同样不用颜色而以书法线条来表现创作,把其思路幻想透过笔和刷子表现出来。
我国的山水,兰竹,花鸟,水墨画,实在完全是一种素描,自由潇洒素雅的感觉。虽然寥寥几笔,可是这里面也含着与油画同样的条件。要有气韵,有强弱,有力量。 中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了素描,到汉朝末年,以线描为其特色的壁画已有很多,北魏和唐朝以后,中国素描画即相当普遍地出现在绢、纸和册页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绘画素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绘画素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