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格局九,古代建筑格局九宫格图片

gkctvgttk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格局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格局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金銮殿的格局?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可大致分为几类?

古代金銮殿的格局?

古代金銮殿又称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故外廷三大殿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古代建筑格局九,古代建筑格局九宫格图片-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坐北朝南。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金銮殿是太和殿的俗称,属于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

金銮殿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古代建筑格局九,古代建筑格局九宫格图片-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可大致分为几类?

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等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

(一)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思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巧妙结合,其以理性规划为最高原则,城市形象争取天时、地利、人和,使城市建设趋于对称、序列,追求整体与完美、秩序与规律、和谐与统一的特点。较早的《管子》对城市格局提出进行功能分区,而《商君书》提出城市规划要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等,都体现了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的观念。

古代建筑格局九,古代建筑格局九宫格图片-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的思想。古代城市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天人合一之规划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古人提倡充分考虑自然特色,不拘形式。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就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城市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也体现了充分依托自然条件优势的思路。

(三)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思想。中国古代家族聚居模式的底层院落住宅,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巨大。为分清主次尊卑,产生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这种手法,由住宅组合扩展到公共建筑再扩展到城市。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形成了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周王城的建造就是严格按照按封建等级规划布局的。直至三国、隋唐、元代时期仍然沿袭了城市等级制度思想,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等,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格局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格局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太和殿 金銮殿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