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图片

gkctvgttk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风景素描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风景素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古时候画像没有素描?
  2. 古代西方素描的特点?
  3. 古代人为什么没有素描?

什么古时候画像没有素描?

在古代绘画中,我们的国画强调传移模写,师法自然。对照着真实的环境作画。写生自然是真实的。上色我们强调“染低不染高”(比如画鼻子,低处涂深色。鼻尖高处不涂色或者涂白色),所以,也能很准确的表现出真实的一面。

可以说,写生的“像”,中国古画写生完全能做到。

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图片-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人还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要把最光鲜的一面儿留给别人。把自己认为并不漂亮的一面儿隐藏起来,或者是销毁。

中国画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非常的精美雅致色彩鲜艳。所以,古代中国画家不是不画素描,而是没有流传下来。

中国古代画像没有素描的原因有两点:

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图片-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绘画工具的区别。

中国绘画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和墨,毛笔是一种中间粗但有尖头的笔,这种特性使中国绘画习惯用线来造型,以笔的侧锋为***皴擦点染成画。另外,墨的用法也是多样的,墨迹的浓淡造成的意味有很大差别。

西方绘画使用的笔多为平头刷,虽然有粗有细,细的笔刷也可以用来勾线,但与中国绘画常用的毛笔相比,线的粗细变化就不能以一笔来完成了。这样的工具特性使得古典主义绘画重视造型空间的塑造,通过颜色的层层晕染,在二维的平面中形成三维的空间感。那么先用素描来打底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古代建筑风景素描图片-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思想意识上的不同

中国的美学观中,画得“像”并不是一件值得颂扬的事情。中国自古就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类的说法,贯穿中国画理论始终的谢赫“六法”之中,将“气韵生动”摆在首要位置就更加说明问题了。对中国古人来说,绘画的“神韵”比“形似”要重要得多。素描这种注重科学实证精神的写实画法,自然不是中国古典水墨画所欣赏的类型。

西方绘画最初的作用,便是“写实”,无论是为了记录亡者肖像的法尤姆肖像,还是颂扬君王战功的记功碑,对人物形象的忠实描绘是他们的目的。

古代西方素描的特点?

西方传统绘画有三个特点:古典与反古典、强调描述。

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像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

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这种描述性在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古代人为什么没有素描?

一,古代人没有立体观念。

中国人在古代没有现代绘画意义上的素描是缘于没有三维空间思维。在绘画上注重写意性。技法上注重点,线关系。主题上注重神似,注重叙事宏大,注重谋篇布局。从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出上述特征。

二,中国古人缺乏光影观念。清朝后期慈禧接受庭西洋画师郎世宁画像,开始郎世宁按西洋古典画派画出,按黑,白,灰,五大调画像,慈禧认为这是把自己画成了阴阳脸。于是命令郎世宁重新画,于是他就去掉了明暗,基本画成农村年画样式,西太后才满意了。

三,古代人喜欢大红大绿的风俗画,夸张的亮色代表喜庆,所以素描的写实文化受到制约。

四,中西方文化交流太晚。

中国的近代素描晚于西方400年。欧洲素描的兴起早在17世纪至18世纪已经成熟。而中国接受西方素描绘画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以徐悲鸿,刘海粟等一代艺术教育家留学欧洲后传入。开始进行西方写实艺术的素描写生,创作,教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风景素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风景素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素描 绘画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