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朝代建筑地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朝代建筑地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历史上第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是周沛公完成的吗?那第一张粗略地图又是谁做的?
- 历史地图和地理地图区别?
- 作为中国历史地图界的权威,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真的准确吗?
-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历史上第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是周沛公完成的吗?那第一张粗略地图又是谁做的?
不是周沛公做的 其实是个外国人做的 后来康熙帝根据其依旧绘制完成了中国地图 图学界中无人不知:世界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的诞生地是肇庆。 目前所知的最早世界地图,是公元前五百年巴比伦的粘土板世界地图,以几何图形来反映当时的“世界之形象”。 到了十六世纪,西方世界的地图学绘制学还建立在托勒密的宇宙观基础上,而对东方和中国的认识,仍被早期的《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所左右。他们所绘了世界图、海图、陆图、分国图,尚没有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
历史地图和地理地图区别?
历史地图和地理地图的区别:
一,历史地图是单一性的主要显示历史地域,历史人物和历史***。比较直观的展现历史***和地理位置。具有示意性粗略性特点。而地理地图必须精确,客观,全面展示区域位置方向和图例数据注记。具有细致性客观性严密性特点。
二,历史地图只能为历史教科书或学习历史所用。地理地图可以是全放方位服务,可以分很多类别,自然地图,人文地理地图,经济地图,旅游地图,军事地图。还有区域地图。
总之地理地图包容全面,科学细致。历史地图只是地图的一个类别。
作为中国历史地图界的权威,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真的准确吗?
谭其骧(1911.2.25-1992.8.28),字季龙,浙江嘉善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获燕京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谭其骧长期从事中国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做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湖泊、海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建树颇多。主要著作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等。 2018年5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师”人选名单,谭其骧当选。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要说谭先生的历史地图十分准确,那是不切实际的。
谭先生曾明确提出过:历史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这些现象发生在过去,研究时不能不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必须重视文献资料和前人成果。
沧海桑田,时事变迁,不是每一次变动都有明确的文献记载的,就象他发现一条从未被人所知的上古黄河故道,从而证实了西汉以前黄河下游的改道曾极其频繁,但每次改道的祥细地点、改了几次道因没有文献记载就无法确定。
所以,大的方向没问题,但细小之处不一定十分准确。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历史上,确实有周培公这个人,但电视剧将这幅图的作者定为周培公既不合理,也不严谨。可以说,这一戏份就是典型的胡编乱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皇舆全览图》作为中国古代制图的最高水准,绝非一人所能为。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皇舆全览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梯形投影法绘制,地图比例为1:400000。该地图经过长达10年的实地测绘,在1718年才初步完成。在当时,该图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这跟老周没关系。今天这些地图近1/3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流失海外。有少部分被***带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的留在大陆现藏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地图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古人出于军事,行政等方面的需要,绘制出来不同的地图以供使用,然而古代没有卫星,飞机等现代工具,他们的地图是如何规制出来的呢?
地图的历史十分悠久,现存的第一幅地图是45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古巴比伦地图。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时期,中国人就绘制出了所谓的九鼎图。
由于缺乏工具,古时的地图完全是依靠手绘,所以说误差比较大。当时画地图可是个力气活!制绘地图的人得到当地去考察,一边走一边画地图。这个时间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等,有可能出去的时候是个小伙子,等画完地图再回来的话基本上已经步入了中老年了。
当然,如果不想走,还有一种方法。
就像《康熙王朝》的周培公一样,由于大清实在太大,周培公***用的是查阅各大典籍,汇总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其绘制在图上,不过这种方法误差更大,只能看个大概,十分不确切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周培公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大清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当初和图海一起平三蕃,还是后来被“分配”遥远的盛京,周培公都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他用了10年之久,日以继夜,夜以继日,遍读典籍,为康熙做了最后一件大事,就是献给康熙大清地图,成为康熙治国之方略。那这地图周培公是怎么画出来的?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样的桥段,很是精彩,当时的周培公虽在苦寒戎边之地,但也没闲着,康熙帝北巡盛京之时,用十年之久画出了皇舆全览图献给康熙,因为周培公是想以此表忠心,让康熙看清大势,并提醒康熙,以形势来看,台湾不过是大清的股疥之疾,真正的威胁是蒙古的葛尔丹。
然而,蒙古葛尔丹为了自己的千秋大业,对大清朝早已虎视眈眈,他趁三藩内乱之时,悄悄的统一蒙古,然而,将来能与清朝争地盘的必是葛尔丹,而不是台湾郑氏。
而欲想平葛尔丹,就得先***,因为台湾郑氏不断派水师来袭扰东南沿海,大清的财税重地正是东南之地,加天下粮仓首地,东南隐患,不尽快***,必然加之北征乏力,周培公虽在盛京,但对形势入木三分的分析,因此周培公举荐姚启圣***的决定性人物。
周培公功高盖世,权倾朝野,而在他职业生涯即将达到最辉煌的时候,被康熙“发配”苦寒之地戍边,当康熙再次见到已是病入膏肓的周培公后,突然有了一点悔意。
周培公献图之前,康熙表达了歉意,周培公略显欣慰,云谈风轻,并未过多苟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能在临终前完成自己的使命,为大清做最后一件大事,就是献给康熙大清地图,在周培公去世后,康熙帝为周培公守灵一晚,并且停朝一日。
周培公对大清未来的精密筹划,不得不令人折服,绘制出堪称清朝最大最全的地图,称之为皇舆全图。而像这种海量的测量工作,周培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朝代建筑地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朝代建筑地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