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的发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的发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罗马建筑最突出的成就是运用了 技术?
答:古罗马建筑最突出的成就是运用了拱券技术。
(1)结构上,发挥了光辉的拱券结构技术,形成了拱顶体系,初步摆脱了承重墙的限制;
(2)空间处理上,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既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又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复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是从实体到空间的一次重大飞跃;
(3)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创造出极有意义的券柱式构图,兼有结构与装饰作用;
(4)建筑类型丰富,规模宏大,世俗建筑的数量占很大比例,且功能推敲深入,型制成熟特化,平面由简单转向复杂,体量由单层转向多层;
(5)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建筑理论,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在超高层建筑中悬挂巨大钢球是***用了哪种发明原理?
因为风阻尼器重达560公吨 在考虑到建设这栋大楼塔式吊车的安全吊送能量 所以***用41层厚达12.5公分的钢板分批吊送至87楼 并於87楼现场进行焊接, 组装, 垂挂而成
其实这个铁球叫做风阻尼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台风降临时,用来抵消台风吹向大厦的风力,减少大厦的摇晃,起到保持大厦的平衡性,
如果遇到强台风的时候,风阻尼器的传感器会将风力以及风传送给球体,按照风向的方向摆动,
如果风力越强,则摆动就会越强,从而来确保大厦的稳定性,当台风来临时,身处在大楼里的人是感觉不到楼梯在晃动的。
青砖城墙是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的呢?
青砖很早就有了,有句话叫秦砖汉瓦吗?秦就砖了,既然秦有了,说明砖的产生肯定比秦还早,但是在秦代,青砖主要用于宫殿建筑(秦都城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城墙早期多是土墙,多数都是夯土,历代修长城都是就地取材,多用夯土、黄沙,石料等。毕竟对于那个年代的说砖不是普通的东西,制砖不是简单的过程。其实土墙是很坚固的。到东晋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当年建造夏都统万城的时候,用蒸土筑城,检验墙体硬度,只要用椎体***墙体就把建造城墙的人杀了,想想那土墙多硬,所以用不着用砖头。
青砖城墙起源于西汉宣帝时期,广泛应用从东汉末年开始,常用于建宫殿,皇陵、城墙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漳水》中称,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建都于邺城“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此为史书中记载城墙用砖的较早记载。
到唐代,就确切有使用砖建城墙的,但仅作为贴面材料用于城门附近及高台建筑台基表面。例如长安大明宫遗址,还有扬州唐罗城南城门及瓮城遗址中,东墙下部残留青砖十六层。
明代至专业蓬勃发展,使用青砖普遍用于各种建筑。现存各地的砖城墙,几乎全都建于明代,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城墙绝大多数都是有两侧包砖,中央填土的形式,但也有下部用条石上部用青砖叠砌,例如建于明初的南京城墙就是如此,所用特制城砖长37-44厘米,宽19-21厘米,厚8.3-11厘米,重约24公斤。砖上均印有制砖所在的府,县及监造官员和工匠姓名,其中除江西袁州府和临江府以磁土烧制的白色城砖外,其余均为有一般粘土所烧制的青灰城砖。
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盐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约1000°C便制成砖。粘土中还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冷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则呈青色,即青砖。
青砖比红砖烧制过程要复杂一些,产量低,成本也高,但青砖比红砖更结实,密度更大,中国古人对质量特别偏好,看不上红砖,所以才选择了青砖。青砖是中国人独有的,西方人一般都用红砖,青砖是中国人的骄傲,代表一种领先世界的技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的发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的发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