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最早木质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最早木质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木?
我国现存最早的大件木结构古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南禅寺坐北朝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高0.7米的佛坛。坛上有唐代彩塑17尊,神态自然,衣纹流畅,为唐塑珍品。大殿两侧有明清时建的菩萨殿、龙王殿和山门。
第一名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内,有株4000岁的“天下第一银杏树”,它在大禹治水前就已经存在,是《世界吉尼斯大全》中最古老的银杏树。
嵩阳书院原本共有3棵古代柏树,分别称“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年龄均已超过4500岁,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原始种类的柏树。
第1名 陕西黄帝陵轩辕古柏
陕西黄帝陵轩辕庙的这株轩辕古柏,传说是黄帝轩辕氏亲手种植,又名“黄帝柏”、“黄陵古柏”,年龄已经超过5000岁,可谓见证了整个华夏文明史的变迁。
中国古代哪个时期木构建筑已基本形成?
中国在新石器时期木构建筑已基本形成
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发现有相当规模的氏族聚落的建筑群,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遗址和近年发掘出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木结构建筑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建筑木构件,证实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已掌握了完善的榫卯连接技术,也说明木结构在此之前已经历了很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建筑,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梆紮结构,建筑的稳定性,固定性差。
封建社会建筑,榫卯结构,建筑稳定性增加,但因木材强度关系,跨度不能大。为了解决跨度问题,于是产生了替木、叠木、斗柣、这样木结构体系在汉代就基本形成了。
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是什么?
又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大增修。木塔为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内外槽,底层出一圈副阶周匝,整体结构为殿阁型构架。全塔自下而上由砖石台基、木构塔身、砖砌刹座、铸铁塔刹四部分组成,木塔外观雄壮而又美丽,具有优良结构性能,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全木构的木塔,是中国现存的,也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
简述应县木塔的结构特点及其成就。
结构特点:
1.***用八角形的平面,比正方形平面减少5%的风压,有利于抗风性能的增强
2.***用底层副阶周匝,塔的总比例偏于粗壮,有***宽比的稳定。
3.内外两圈柱形成套筒式结构(金箱斗底槽)
4.殿阁型构架,9个铺作层,9道刚性环,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5.平坐暗层内添加立柱、斜撑,把平坐柱网与其上下铺作联结成整体框架,使4个暗层变成4个刚性层
6.门窗上加斜撑,增加了整体刚度,楼梯处理逐层移位,避免纵向断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最早木质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最早木质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