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楼建筑线,古代城楼建筑线路图

gkctvgttk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城楼建筑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城楼建筑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城楼里面是什么布置?(说的详细点,谢谢)?
  2. 古代城楼到底有多高?
  3. 中国古代洛阳城楼高度?
  4. 古代城楼的作用?
  5. 古代城楼上的哨兵是如何示警的?

古代城楼里面是什么布置?(说的详细点,谢谢)?

和平时期里面基本上就是一些生活物品,桌子、凳子、床有时候为了方便还会放上一些水、干粮甚至马桶等物,而除了普通戍卫城楼的士兵之外通常还会配备一两名视力好的弓箭手。

战争时期除了上述物品之外城楼里面则还会储备大量的火油、滚木等战争物资。

古代城楼到底有多高?


一般在10米上下。

古代城楼建筑线,古代城楼建筑线路图-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边塞城墙一般最高十几米,如防御匈奴的重镇雁门,城高10米;七八米的高度似乎是大多数城池的惯例,而小的城池,三五米也就很正常了。

唐代长安城高只有6米,这还是都城的高度,其他城池更不可能有这么高。到了明代,南京城12米高,那么其他城墙最多也就是10米高,小一点的城,城墙连5米高都不到。

中国古代洛阳城楼高度?

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在金元城基础上筑砖城,并挖了城壕。当时的城墙周围4公里345步,城高13米,壕深17米,阔10米,有4座城门

古代城楼建筑线,古代城楼建筑线路图-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天的洛阳城墙是在隋唐洛阳城东城旧基上修筑的。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王增做河南府通判,主持改筑了洛阳城,当时城墙是土城。明代末年,城墙及城内建筑毁于战乱。清代初年,洛阳又得到修复,其规模和建筑基本上沿续到解放前夕。

古代城楼的作用?

总之,城门上的“城楼”的应用,主要是为防御外敌。有的城楼前面,还有一座箭楼,保存下来的,如天安门广场南面的正阳门箭楼和老北京内城北面的德胜门箭楼,以及东便门的东南“角楼”,均为京城守军抵御外敌的战斗堡垒

城墙是城市、城池和城堡的抵御外侵防御性建筑,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等部分构成,绝大多数城墙***还有护城河。

古代城楼建筑线,古代城楼建筑线路图-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建筑的原材料分,分为版筑夯土墙、土坯垒砌墙、青砖砌墙、石砌墙和砖石混合砌筑多种类型。城墙的含义,根据的其功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墙分为二类即一类为构成长城的主体,另一类属于城市(城)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

狭义的城墙指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的城市封闭型区域。封闭区域内为城内,封闭区域外为城外。

在古代,一种钟鼓楼现在中,另一种是在城市中心,很多古城的“鼓楼区”的房子都价值连城,可见鼓楼所在的地方都属于繁华地区。

最初的鼓楼是从隋朝开始建造的,那时的鼓楼是有独特价值的,最主要的作用是报时,所以鼓楼还有个别称叫钟鼓楼,人们通过鼓楼敲钟打鼓知道几点了。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比如 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对人们的起居劳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外,如果有外族入侵,还有警报的功能。朝中发生大事了,也会通过钟鼓楼通知大家。比如 北京鼓楼作为古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它当初就是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也是见证我国几百年历史文化的重要建筑,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明代末,欧洲的钟表传入我国,直到民国初,人们渐渐开始流行使用钟表,这时候钟鼓楼报时功能就几乎没有人再使用了。

古代城楼上的哨兵是如何示警的?

古代城池遇敌,可不是哨兵通过肉眼发现敌人后点烽火这么简单,而是非常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用的工具涉及到:烽、表、燧、火苣、鼓。

烽:一种杠杆,一头悬挂桔槔,作用是标识敌人数量;表:一种长木杆,一头挂有旌旗,作用是标识距离,有时候也当做小型的烽来使用;燧:柴草垛,作用是点燃后示警,昼夜通用;火苣:也就是火把,一般长5尺,是晚上示警用具;鼓:及时传递敌人进军信息,昼夜通用。

具体怎么个示警流程呢?我来简单说一下:

首先,跟据《墨子·号令》记载:“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与城上烽燧相望,昼则举烽,夜则举火”。也就是说,城楼哨兵的示警信息首先是由***的据点传回来的,设在城外暗处的哨兵发现敌情后,通过上下摇动烽燧向城楼哨兵传递信息,白天举烽(包括烽、表),夜晚举火(包括燧、火把)。

如果只是看见敌人,那么举1烽;如果敌人入境,举2烽;快要到达郭时,举3烽,并且敲1下鼓;以此类推,如果敌人打到了城下,那就得举5烽击5鼓了。

其次,***据点传回来的信息,城楼哨兵要依次传下去,直到军情信息传回国都为止,这样不仅是城池,就连朝廷也能最快时间知道敌人进攻方位、兵力等。

第三,再来说说晚上怎么示警。白天的时候,“寇傅攻前池外廉,城上当队鼓三,举一帜”,但由于晚上视线不好,所以旗帜在晚上就基本不用了,而是用火来代替,1帜代以1火,如敌人打到了城下,那就点5个柴草垛(当然得分开距离,不能聚一块)或者5个火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城楼建筑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城楼建筑线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城楼 城墙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