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图片

gkctvgttk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手绘清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手绘清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再别康桥》中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2. 梁思成手绘建筑图纸算什么水平?
  3. 建筑图纸手绘图格式?
  4. 有些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是讲究对称的,而绘画作品却是讲究不对称的,对此你怎么评价?

《再别康桥》中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一、柔美和谐的音乐美

诗人对诗的音乐美非常看重。《再别康桥》全诗七节,每行六至八字,大体上每行三顿,音节长短不一,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性。

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图片-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绚丽斑斓的绘画美

在诗的绘画美上,诗人非常注重对诗歌的绘画追求,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想境界。《再别康桥》中,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图,诗的第五节就是一幅星底泛舟图,诗人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景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写景又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三、错落有致的建筑美

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图片-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诗的建筑美上,诗人讲究诗行的排列,如《再别康桥》中为了避免诗句过于整齐而呆板,诗人别出心裁的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数稍有增减,便诗行整齐中富于变化充满了参差错落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梁思成手绘建筑图纸什么水平?

梁思成的手绘建筑图纸很美,但是,现在公开署名梁思成的很多建筑手绘图,真正的作者并不是梁思成,而是当年梁的助手莫宗江。

特别是《图像中国建筑史》,这是梁思成英文完成的,写给外国人看的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书。其中的图纸大部分都是莫宗江画的,在书的前言中梁思成自己有说明。因为书稿完成于上世纪40年代初,当时梁身体非常不好,脊柱受伤不能直立,画图非常艰难,很多图因此由助手完成。

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古代建筑手绘清晰图片-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也许是因为梁思成名气大,也许是当初大家版权意识不强,到如今,这些图纸都算在梁思成名下,对于真正的图稿作者来说,其实非常不公平。

建筑图纸手绘图格式?

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有:A0、A1、A2、A3、A4等五种规格。它们的尺寸分别是:841×1189;594×841;420×594;2***×420;210×2***。 这五种图纸也分别叫做:0号图纸、1号图纸、2号图纸、3号图纸、4号图纸。 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用这五种规定的基本幅面。必要时允许加长幅面, 也允许以基本幅面的短边的整数倍加长幅面。

有些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是讲究对称的,而绘画作品却是讲究不对称的,对此你怎么评价?

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对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古典建筑群的经典是苑和园林,如故宫博物院,它的整体布局就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但是这种对称不是绝对的,只是大体对称,在后宫的设计上是追求变化的。古典园林的设计在追求对称的同时,更加注重变化,注重园林外的景物的利用,如颐和园,用杭州西湖构图理念,以万寿山为重点,湖心岛为中心,借用园外的西山为远景,在园中的任何一点,都有比较完美的景观,这就是古典建筑群设计中的对称和变化相互结合产生的美。

在中国画的美学理念里,其实也是讲对称的,但是这种对称更加富于变化,这就是中国画构图中平衡的原则。在国画中,有开合呼应的布局方法,所谓近有树,远有山,近有水,远有岸,有呼应,构图才能平衡,才合理,就是十分奇险的构图,也会用平和的远景来使之平衡,否则画面就会突兀古怪,失去章法,因此,中国画的对称原则与古典建筑是不谋而合的,他们的美学观念是有共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手绘清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手绘清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梁思成 图纸 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