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石窟建筑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石窟建筑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石窟寺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建筑功能布局?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除了壁画和彩塑外,还有大量的古建筑。莫高窟的石窟建筑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槃窟等,此外还有一些佛塔。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是第16窟,最小的是第37窟。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
建筑云冈石窟的故事?
云冈石窟第一窟的东边有一个小山坡,大部分时候游人罕至,颇为清静。那里如今放置了一块形似山峰的岩石,石前有一方黑色的墓碑,上面镌刻着两行字:“山间的小溪总是吵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
这是著名考古学家宿白的墓,2018年他在北京逝世,三年后,骨灰安葬于此。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是宿白的学生,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世之后)那个时候,很多宿先生工作过的地方都想是不是能够葬在(自己)那儿。
后来他的子女决定葬在云冈,因为他的石窟寺研究就是从云冈开始的,他的几篇代表作都是关于云冈的,他第一次办全国石窟寺考古人员培训班也是在云冈。”
龙门石窟建成的原因是什么?
龙门石窟最早的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的太和年间。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后来的五代、北宋、明仍有修复和续作。
龙门石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北魏孝文帝好佛,因此上行下效,迁都后有很多人也信奉佛教,并开始开凿石窟雕凿佛像。
据地方志记载,太和十七年(493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等200人,开凿龙门古阳洞。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
一个古阳洞,已然前后接近十年的修造时间。前后400年世间,开凿了2000余佛龛,10万余尊造像,碑刻题记2800余品,可想而知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巨大。
等到武则天开凿奉仙寺时,因为花费巨大,她也曾捐出脂粉钱。
洛阳龙门石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的开凿原因
第一,因为洛阳古都离龙门很近,来去都比较方便。其次龙门石窟的岩石属于石灰岩,不软不硬,非常适合开凿和雕刻。第三点,也是因为石窟这里景色是非常的好,中间一条伊河把两座山隔开,景色非常美。
当然,还是因为当时的皇帝信奉佛教,其中的原因据历史记载大概应该是当时很多佛像被毁,因为当时的皇帝信奉道教,后来上位的新皇帝又开始复兴佛教所建.
最后,我要说的是龙门石窟,我建议没去过的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不仅不能感受到历经几百年的古人石窟艺术,而且有佛像十万多尊,几千个洞窟,当你亲自去看的时候,会感觉古人非常伟大。令人心生敬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石窟建筑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石窟建筑作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